索引号: | 4311000019/2023-08376 | 分类: | |
发文机关: |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| 发文日期: | |
名称: | |||
文号 : |
一、湖南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锡矿最早的地区
在历史上,湖南应该是世界上开发和利用锡矿最早的地区。在20世纪30年代,我国的考古学家,即在宁乡县黄材镇附近,考古挖掘到一尊青铜质的大方鼎,名叫司母戊大方鼎,又叫四羊方尊,重达200多公斤。这是我国发现的唯一的一件特级文物。经文物专家鉴定,该鼎是我国商代制造的。商代仅次于夏朝,是我国最早的朝代之一,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。所谓青铜,即是铜和锡的合金。这就说明,我国3000年之前的古代居民,不仅能开采铜、锡矿产,而且还掌握了冶炼及铸造工艺技术。四羊方尊的造型和方鼎上的铸造出的花纹,都是非常的精美绝伦,为世所罕见。
二、锡的工业用途
锡金属在工业上的用途比较广泛,是不可缺少的矿产。这是因为锡具有它所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能。主要是熔点较低,有较好的延展性,耐腐蚀。锡金属及它的化合物,没有毒性危害。因为有耐腐蚀和有防锈的性能,因而钢铁工业上用于生产马口铁(白铁皮),以及镀锡的机械,这样,才能保持产品的经久耐用。因锡有较好的延展性,可用以生产防锈的锡管、锡箔。因锡金属无毒,曾被人们用于制造酒壶、炊壶及餐具等。锡金属熔点低,可与锑金属做成低温合金,用于做保险丝和低熔器的器件。锡与铜可冶炼成青铜,使铜增加强度及硬度,扩大应用范围。古代人早已用作日用器具以及兵器等。锡还有防辐射线的能力,常用于预防辐射线的房屋墙板及防辐射线的包装材料。锡还可用于搪瓷、瓷器、玻璃等方面。此外,锡在国防工业及对外贸易上均具重要地位。
三、湖南锡矿的开发利用简史
前已述及,湖南开发利用锡的历史较早,至今已有3000多年了,从宁乡出土的青铜器四羊方尊即可证明。
此后,直至元代,都无历史记载。而到了明代万历年间(即1573—1620年)才有点滴资料记录。《明史·食货志》记载:“衡州常宁产锡,江华一带产锡……。”并记载曰,此两处是全国产锡的重要地区,仅次于广西河池、南丹两地。说明我省在明代已是我国产锡较多的地区。从明代、清代至民国的300多年间,我省产锡除了常宁和江华以外,主要是临武香花岭地区。该地区最多时,有大小采矿企业30多家,主要是采锡为主,兼采硫矿、砒矿,山上采矿硐广布,据所挖的采硐体积估算,到1949年底止,所采出锡矿石约1万吨以上。
四、新中国建国以来湖南探明的锡矿情况
湖南省自1957年开始勘查锡矿以来,直至2010年底止,已勘查出大型锡矿床共有9处。这些锡矿主要分布于湘南地区,而且与花岗岩关系密切,多数矿区中伴生有钨、铅、锌等矿产。锡储量最大的矿区是柿竹园矿区,锡矿蕴藏量最多的是宜章地区芙蓉锡矿田。